陳贊一牧師簡介

曾群英

  陳贊一博士是一位實踐型國學家,一位尤精於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專家和實踐者的「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專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和茶道家。

  陳贊一博士是一位實踐型國學家,他認為「國學是使中華民族持續發展地永續生存的學問」。[1]他不但教授《論語》,他本人更有美好的人倫關係,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他不但教授《莊子》,他更「物物而不物於物」,他無己、無待、逍遙過活;他不但教授《道德經》,更能「致虛靜、守靜篤」;他不但教授禪,他更有所悟而成為覺者。陳贊一博士是一位實踐型國學家,他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多年,早年曾任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盟協教授,並於香港多間神學院教授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相關的科目,現為中國基督教靈修學院院長、陳贊一修會富善堂富善帶職牧養神學研究院院長等。他的專門研究包括基督教中國本色化、靈修學、敦煌學、禪、《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及茶道等。作為一位實踐型國學家,他除了著重儒、佛、道各家經典中的修行及境界與基督教靈修的會通外,他更承傳與優化中國書院追求知識與實踐並重、兼容並蓄、學以致用等精神,於2005年創辦了中國基督教靈修學院(一所結合了基督教和中國文化特色的書院),培育一眾學生弟子。他優化了傳統中國書院的師徒制,訂立了嚴謹的學規與晉升制度,成為他的弟子,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育與挑選。他的學生、弟子與徒弟來自五湖四海,遍佈世界各地和各行各業,有資深牧者、學者、高級公職人員、大學高級行政人員、專業人士、商人、上市公司行政總裁、上市公司財務總監、跨國公司行政高層、音樂家、藝術家、教師、文員、保安員、速遞員等等。他創辦書院,指導弟子靈修,培育弟子靈命成長,教導弟子生命的學問、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並努力將之踐行,提升弟子生命的品質和生活的品味。他所教授的是神人合一之學,是生命之學,是人學,是實踐型國學,不是為了謀生,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亦與獲取專業資格無關。他的弟子追隨他學習,拜於他的門下,以他為屬靈的父親、生命的師傅。他的弟子大部份都追隨他十年以上,有些甚至已經追隨他超過三十年了,他們被他的屬靈品質、他所指出的生命之道、人之所以為人(不是被物化或工具化了的人或與其他種類的動物無異的人)的特質和他崇高的品格所吸引,一生跟隨他學習。他的家人與學生受他的人格感召,為了發揚他的教育精神與理想,於2012年成立「陳贊一博士教育基金」,致力推動中國國學精粹,又在社交媒體建立「陳贊一博士國學語錄」專頁,與大眾分享陳贊一博士融合了中國經典智慧與他的實踐積累的智慧之言。

  陳贊一博士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其後於母校再取得神學碩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他精研「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尤其是基督教中國本色化,是一位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專家和實踐者。他著重心靈的操練,以愛超越宗教間的差異,是一位慈悲為懷的智者,一位經世致用的學人。他時刻修行,體會到「一」,對於不同宗教的存在,提出「莊園論」。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會通的哲理層面上,他先後撰寫多篇論文(如《從本色化角度看華文聖詩對大自然的描寫》、《基督教與中國宗教的相遇——許地山個案研究》等),又創辦、主編多本刊物(如《景星》(專門探討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雜誌)、《靈修》等),並於那些刊物上發表多篇探討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文章。在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實踐上,他進行了具創發性並深入的實踐,例如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創辦多間具中國文化特色又符合基督核心信仰的教會及機構,例如陳贊一修會、基督教成聖堂、陳贊一修會富善堂、中國基督教靈修學院等。

  他創辦修會,提出「唯獨上帝」、「唯獨靈修」,以在家修道的方式修行,追求與上帝合一,主張靈修有「三重境界」、「三重方法」等,在靜修上,體會到「無念有知,無念有見」。他又創建了多種符合中華民族特性的靈修方法與理論,如「七禱法」、「靜觀禱上帝法」、「生活靈修法」、「大自然靈修法」、「花園論」等等;出版了多種靈修著作,如《水點與汪洋》、《靈修小品》、《攻克自我》、《整全的靈修》、《簡易靈修法》及《重整生命 親近上帝》等,他觀照大自然,提出「生生五力」;觀照人類,提出「五個世界」,對於人的渺小,提出「資源有餘論」;對於人的情,提出「無情有愛」;在基督教神學上,提出「有救無贖」等。

  他創辦基督教成聖堂,一所多種姓氏信仰上帝的祠堂,一所靈修化家族教會,一間本色化教會。

  他創辦陳贊一修會富善堂,一所靈修化的養生教會,一間本色化教會,一所使信徒身、心、靈健康的教會。

  他創辦中國基督教靈修學院,一所專門提供基督教靈修學訓練與基督教靈修訓練,尤其特別重視中國基督教靈修(結合中華民族特性與文化精髓、適合中華民族修行的基督教靈修、具備中華民族特性的基督教靈修等)的研究及提供適合華人靈修的訓練的機構。

  這些教會和機構的典章、制度、禮儀、活動以至發展策略等方面都體現了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成果。這是他在基督教中國本色化這個領域中與前人有所不同及成就卓然的地方。

  陳贊一博士是一位中國文化使徒,是一個基督教中國聖賢與中國基督教聖徒。他致力培育信徒成為基督教中國聖賢與中國基督教聖徒。他的徒弟、弟子、學生與教眾等為發揚、深化及分享其在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在大專院校、神學院建立了多個獎項,包括靈修學獎學金、靈修學獎學金基金與研究論文獎,如「陳贊一博士靈修學獎學金」、「陳贊一博士最優秀博士論文獎」、「陳贊一博士世界華文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獎」等等,冀能更深更廣地將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種子植根於中華大地。

  陳贊一博士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以小說與詩詞為主。

  他的小說創作又以短篇小說及微型小說為主。郭海榮認為「閱讀陳贊一先生的作品,你會感到大多都是你親歷的事,他的小說充滿睿智與敏感,將小說與社會、小說與現實的距離縮短,反映出當下瞬息萬變生活的主要脈搏和人們複雜微妙的感情世界,使讀者不由自主地對作品產生認同感。」[2]香港獲益出版社總編輯兼作家東瑞在其序文集《循序漸進》中也非常高度地評價了陳贊一博士的微型小說作品:「……寫得很深刻,都以極為精短的篇幅和特殊的形式技巧,給我帶來罕有的文學震撼。」[3]

  他所創作的詩詞包括了宗教詩(或稱基督教聖詩)、新詩、古體詩和歌詞等。他的聖詩創作,在數量與質量上在當今華人聖詩界能出其右者可謂鳳毛麟角;他的新詩以平易自然的白描、靈動的意象與尋常的典故構築出豐富多姿的山水圖像,以真摯洋溢的情感,敘寫其高遠深邃的心靈感悟,呈現出浪漫飄逸的詩人個性;他的古體詩更是匠心獨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用詞精煉平實,節奏鏗鏘,充滿音樂感,是名副其實地既得傳統詩歌精髓而又富於現代氣息的古體詩。

  他出版的文學著作質量豐碩,如短篇小說《小丑》、《路途上》、《橙與桔》等;微型小說《一點道理》、《死亡死亡》、《陳贊一微型小說變奏》等;新詩《情牽集》、《清淨的心》、《先覺者》等;聖詩歌詞《無聲的頌歌》、《高唱頌歌》、《大唱頌歌》等;雋語《會沙一集》、《會沙二集》、《靈糧慧語》等;散文《大自然的默想》等。

  陳贊一博士的文學著作被廣泛地演繹為多種藝術形式,迄今為止,為他的新詩及聖詩譜曲的作曲家如梅廣文博士、邱玉鳳博士與梅廣釗博士等達二十多位,出版聖詩樂譜專集如《主的手》、《神創造的世界真奇妙》、《上帝的兒女何等有福》、《得勝之歌》、《我們讚美耶和華》、《神聖的婚盟》、《肩擔使命》、《感恩之歌》、《耶和華是我的磐石》、《僕人之歌》、《世界之光》、《走出一路深情》、《十字架的默想》、藝術歌曲樂譜如《贊玉集》等;聲帶專集有《安魂禱曲》;鐳射唱片專集有《上帝的兒女何等有福》、《得勝之歌》、《<僕人之歌>與<世界之光>》;並由各大樂團、詩班在世界各地舉辦多場其作品的專場音樂會,以及被收錄於不同的唱片專集中。除了以音樂形式演繹,他的作品也被改編為漫畫,如《陳贊一微型小說變奏》;電影,如《剝皮》;舞蹈,如《主的手》;話劇,如《遺失之神》及數百幅的書法作品,而且舉行了多場書法展覽。

  陳贊一博士的文學著作也被收錄在香港及海內外各地的不同選集、刊物及媒體中,文學研究方面有《黃孟文的微型小說世界》(新加坡)等;文學創作方面有《我怎樣寫作》(香港)、《香港作家小小說選》(香港)、《香港散文欣賞》(香港)、《香港微型小說選》(江蘇)等。

  陳贊一博士的文學著作也被翻譯為外國語文,例如英文(包括論文、詩歌和雋語等)和日文(如由日本作者塚越義幸翻譯的微型小說《愛》等)。[4]他的著作也成為研究的對象,例如上海師範大學楊劍龍教授與其三位高足合著的《論陳贊一的文學世界》就是專門研究陳贊一博士的文學著作的學術著作,而《微型小說的鯤與鵬》則為香港文學評論家阿兆的微型小說評論專集,陳贊一博士是他選評的七位名家中的其中一位,而且也引起了史家學者的注意。著名台港澳文學研究者袁良駿在他古稀之年交付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香港小說流派史》,以其幾十年研究當代文學的史識,特別闢專章討論陳贊一小說的獨特成就。

  陳贊一博士的文學著作也被發佈於不同的社交媒體,例如臉書專頁「陳贊一」、「陳贊一博士的文學世界」,Dr. Chen Zan Yi Spiritual World及「陳贊一博士頻道」等等,其追蹤或關注總人數已達十多萬。

  陳贊一博士認為愛與文學有著非常重大的關聯。他說:「偉大的心靈不一定能夠孕育出偉大的文學,偉大的文學卻必定是由偉大的心靈所孕育出來,而偉大的心靈必充滿著愛。」[5]陳贊一博士著重心靈的操練,以愛超越人間的種種差異,是一位慈悲為懷,充滿智慧的作者。楊劍龍教授評論他的微型小說集《死亡死亡》時說:「陳贊一先生以一顆愛心觀照人世,在對於死亡的觀照與思考中,常常以充滿著溫愛的筆觸敘寫人世間的真情:親情、愛情與友情,這成爲小說集表現的第二個主旨。」[6]他不但身體力行,創作不輟,踐行仁愛,更以創作闡明他對真理的體會,對人生真相的觀照,對人與人之間以愛相待的追求,對解決人間苦難的智慧,並以愛心去培育年青一代的心靈,以創作去提升他們的生命境界。除創辦文學雜誌,如《學生與文學》與《文學視窗》等創作平台,陳贊一博士更義務擔任各種創作比賽的評審,主講不同的文學講座及工作坊。陳贊一博士教育基金秉承他對文學的理想和理念,除捐助不同的教育項目,又設立了香港微型小說教育及研究中心及多個文學創作與研究的獎項,如「陳贊一博士聯校微型小說創作獎」、「陳贊一博士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創作獎」及「陳贊一博士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論文獎」等等,以冀推進優質文學的發展,提升人類的心靈境界。

  陳贊一博士是一位傑出的茶道家,是香港非常鮮少的茶道家及茶文化研究者之一,他不但融會中國茶道的哲理與藝術,對「茶與文學」、「茶與宗教」等有較深入的研究。他以「真、善、禮、悅」為中國茶道的精神;以「美、味」為茶藝的準則。他透過茶道去豐富基督教的修行,同時以基督教豐富茶道的內涵。陳博士因兒時隨父親「上茶樓」而與茶結緣。大學時代他開始研習茶文化,他專研普洱茶,並開始收藏普洱陳茶。陳博士多年來搜集了大量的普洱陳茶,他主要收藏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普洱茶。陳博士認為修行影響「藏茶」,他說:「藏茶者的心態影響(指導)他/她怎樣藏茶。急於把普洱茶喝掉,或希望透過普洱茶獲利的心態都不能讓普洱茶發展至最佳狀態……」很多人對如何品飲普洱茶都會參考鄧時海「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的說法,但陳博士卻有他自己的一套見解,他說:「飲熟透的茶、藏優質的茶、品好味的茶。」陳博士創作茶詩(有三十多首)、茶歌詞(已有多首被譜曲及在各種不同場合中演唱),很多書法家將其茶詩/詞寫成書法作品,並參與展覽;他又設計兼具哲理與藝術的茶席、茶會,構建茶道禮儀以豐富中國茶文化內涵;又教授品茶、藏茶知識、茶文化及茶道課程,並在學府與機構中推廣茶道,籌辦茶會等;近年又成立了「陳贊一茶道團」,推廣茶道。陳贊一博士是一位健談好客的人,常常以茶會友,接待遠近各方名士和好友,品飲老茶,暢談茶道。

  陳贊一博士作為一位實踐型國學家、一位尤精於基督教中國本色化的專家和實踐者的「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專家、文學家和茶道家,成就了他成為一個文化的創造者——創造出超越時空的文化,以至能夠超越時空地對人類作出貢獻。

[1] 陳贊一未刊書籍

[2] 郭海榮:<陳贊一小說的藝術特色>,楊劍龍等著《論陳贊一的文學世界》,香港:陳贊一修會,2010,頁165。

[3] 東瑞著:《循序漸進》,香港:獲益出版社,2000,頁91。

[4] 《蓮霧》第三號,日本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出版,2010年6月。

[5] 陳贊一著:<愛>,東瑞、瑞芬編:《我怎樣寫作》,香港:獲益出版社,2002,頁117。

[6] 楊劍龍著:<在終極關懷中顯示微型小說的獨特魅力——評陳贊一小說集《死亡死亡》>,《山房》第一期(2003年4月),頁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