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抄經靈修的一點體會〉
甘海燕 筆者曾經讀過一則故事:有一位婦人常常感到煩躁不安,心總不能靜,總不能安,她便去請教一位教父,如何能平服自己的情緒,如何能使自己的心安,心靜。教父便問這位前來求教的婦人:「你喜歡做甚麼?」婦人答道:「我喜愛編織。」教父便說:「你每天都去編織,當你編織時,專注於在你手中上下左右往來的線,不想別的,專心去編織。」婦人便依著教父的指導去做,每天她都坐下來編織,起初,她的心仍感煩躁不安,但她堅持把心專注於手中上下左右往來的線,她日復日地坐在她的編織椅上,漸漸她的心平靜如湖水,再沒有翻起一點漣漪。 編織幫助這位婦人的心靈安靜下來,抄經對我來說,也是其中一種幫助我安定心靈的操練。我操練抄經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我第一次接觸「抄經靈修」是在陳贊一修會的靈修小組,「抄經靈修」是陳Sir已教授多年的一種靈修方法。每一次小組聚會,都會有抄經,陳Sir藉著這個靈修方法幫助我們進入安靜。我們每一次都會抄一章經文,陳Sir要我們慢慢抄,一點、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慢慢地抄寫每一隻字。抄經靈修的目的正如陳Sir所說:「它旨在讓靈修者透過抄經去令自己安靜、專注。然後思考經文的『深意』,反省自己有否實踐經文的教導,又透過經文去祈禱(或自己祈禱),在經文中與上帝相遇(或在祈禱中與上帝相交)。」 抄經靈修是陳贊一修會其中一種安靜的操練,後來修會的靈修小組雖然不再由陳Sir帶領,但「抄經靈修」仍是每一次小組聚會不可或缺的操練。「抄經靈修」也成了我不斷使用的靈修操練方法,我嘗試過在午膳時間,用三十分鐘來抄經,經過整個上午的忙碌,抄經可以幫助我身心鬆弛下來。 我覺得抄經非常適合我,第一、我喜愛讀《聖經》,當我抄經時我可以細細咀嚼經文。第二、它可以幫助我專注,集中我的注意力,我的眼望著要寫的字,我的腦指揮著我的手如何將這隻字寫出來,我的心專注於寫在紙上的字。第三、它可以幫助我從急速,混亂的狀態中安靜下來。 當我抄經前,我會稍作安靜,然後打開我要抄寫的經文,慢慢抄,抄寫時專注於所抄寫的經文,這樣做是幫助我去除心中的雜念。我也會留意經文的意思,若有所感動,我便停下來稍作思想。抄經完畢後,我便作安靜操練。 「抄經靈修」是可以隨時隨地,用不同的紙筆去抄的。有些人喜愛用毛筆、宣紙,用些人會用鉛筆、原子筆、白紙。我喜愛用一支原子筆,一本「十三格」簿來抄,用「十三格」簿來抄的好處在於使我抄寫出來的字整整齊齊。 靈修方法可以是各適其式的,但重要的是我們有一顆追求與上帝相親合一的心,若沒有這顆心,任何方法也幫不上忙。
〈七禱法〉
陳啟元 有人說,要不住地向神禱告是一件十分困難且有「壓力」的事情。其實,要實踐不住的禱告不是那麼困難的。我們已經有很多先聖賢哲留下美好的禱告榜樣,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正如陳贊一老師在《整全的靈修》一書中說:「每天七次禱告或其他操練,在基督教的傳統中已經有。」[1] 至於有「壓力」,那要看你如何看待「禱告」(即與上帝在一起的時間)是怎樣一回事吧。 以下只是筆者作為一個跟隨陳贊一老師學習「七禱法」並已實踐此法十年時間,又在教會靈修訓練、退修營會中教授、分享這種靈修方法的人的一個小小的見証而已。這個小小的見証並不是要呈現筆者已經變得「神性」,可以不住的禱告,而是希望透過以下分享,讓我將操練「七禱法」所得著的一點個人經驗,與弟兄姊妹(眾多希望進深禱告的同路人)分享,讓大家也來經歷一下向神不住禱告是一件何等的「樂」事。 究竟一日七次禱告,是哪七次?禱告什麼內容?一日基本七次禱告[2] 基督徒基本上一天至少可以有機會、時間向神禱告七次,分別是:早晨:一覺醒來,躺在床上禱告,或到洗手間梳洗時禱告。(對鏡看見自己有生命,有力氣等而感恩。)早餐禱告上班(上學):上班、上學時禱告,可在步行時或乘坐交通工具時。午飯禱告下班(放學):下班、放學時禱告。可在步行時或乘坐交通工具時禱告。晚飯禱告睡前禱告:可禱告完畢才上床睡覺。 每次禱告時間不限,基本上有兩三分鐘的禱告已經可以了。 每次禱告都將心事告訴神,求神移開我們的心頭大石,將重擔(肩頭重擔、心頭重擔)交給神。 將前一次禱告之後所發生的事,及自己的感受告訴神。 如有痛苦,向神傾訴;如有疑難,向神請教;如有快樂,向神感恩……。 當我們說完想說的話,安靜一下,聽聽神對我們說什麽。(有時候,神不一定說話,也就安靜一下,然後結束禱告。)…… 我們可以在七次禱告以外,再加禱告,例如吃下午茶時禱告、吃宵夜時禱告、刷牙時禱告、洗澡時禱告、工作前禱告、完成工作後禱告……。 一天能夠有七次禱告,已經很不錯,不過,這不是一個終結,而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一個邁向一天很多次禱告的開始。 我在一九九八年開始學習「七禱法」時,總是常常忘記禱告,尤其是早晨起床的禱告,但我內心對(不住)禱告的嚮往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去禱告。這不是出於自責,也不是出於責任,更不是因為壓力,而是我已下定了決心要在忙亂的生活中重拾禱告的福份。初學「七禱法」時自己就好像一個學步的小孩,從不懂走路開始,一步步地進步至能夠一邊走路一邊發掘周遭的新鮮事物。我每次禱告都將心事告訴神,求祂移開我的心頭大石。「告訴神」,是我初學「七禱法」第一個所體會到禱告的真義。我把日常生活中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事情、生活需要告訴神,就好像告訴我最親密的朋友、家人般,又好像孩子將心事告訴父母般自然,不「做作」,也不「作假」地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向神剖白。那時,我才體會到上帝是如此親近,如此體貼和體諒人。這種體會既真實又陌生,像一個小孩子經歷到從爬行的視野進到雙足步行的視野一般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不再樂於爬行,而要努力地「站起來」。 怎樣「將一日基本七次禱告變成習慣」是我初學「七禱法」時的最大挑戰。陳老師的一段話幫了我很大的忙。他教導我把生活上的人事物先排好優先次序。既然我看重與神的關係,我當然不能只在理性上、頭腦上把神放在第一位,而要在實際生活中也把「與神的關係」排在首要位置。 我曾經聽一位姊妹分享過她的猶太人老闆對守安息日的宗教熱忱。她說她那位三十來歲的老闆逢星期五「日落」後就謝絕一切公務,因為他要準備過「安息日」。所以,在世界任何一處角落的分公司職員都會「遷就」他,好好趕妥一切要他辦理的工作,然後讓他過安息日。即使是越洋的視像會議,也要準時在老闆身處當地的時間──星期五日落前──結束,甚或中斷,為的是讓老闆能如常地守安息日。無論老闆身在何方,安息日總要被分別出來,因為那是她老闆最大的宗教信念。 聽起來好像有點「難以置信」的執著,不過,當人真的看重一件事情時,他也許就會像那位猶太老闆一樣有堅定不移的決心。 《靈糧慧語》中有兩節關於「靈修的原則」是這樣的:「不要被一件接一件的事工,佔據了你的心,而是讓上帝佔據你的心。」[3]又:「我們要與主同行,就要多多禱告。」[4] 禱告是一種細水長流的靈修操練,而「七禱法」的其中一個好處是把每天切成七個細小的段落,即使我們一天裏要處理很多繁雜多變的事情,我們也不致於太忙亂而不禱告。修習「七禱法」的成功秘訣在於「決心」。「決心」就是堅持至少「一日七次禱告」。即使偶爾忘記了禱告,也要以屢敗屢戰的心情再「一日七次」向神禱告。 養成每日至少七次禱告,幫助我抽身離開煩擾的工作,也幫助我減低心靈因忙碌而引發的壓力感。當工作不斷徘徊於腦際,那些莫名的壓力令心靈困頓時,我便會禱告。也許有人會問:「禱告就可以把問題處理好嗎?」當然,問題不一定因禱告而解決,但問題卻可以因禱告而變得不那麼困擾人,禱告後我會感到「輕鬆」得多![1] 陳贊一,《整全的靈修》,香港;加畧山房,1998,頁82。[2] 陳贊一,《整全的靈修》,香港;加畧山房,1998,頁83。[3] 陳贊一,《靈糧慧語》,香港,加略山房,1999,頁92。[4] 陳贊一,《靈糧慧語》,香港,加略山房,1999,頁93。